13530003099
EN
设计分享
探索前沿设计 获取最新企业动态
菜市场如何规划与设计?——以中国香港、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为例
  • 作者:万维商业空间设计
  • 时间:2021-06-24
  • 浏览:4261

没有美到成为旅游目的地,小小菜市场应该如何规划设计更好?
近年来菜市场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,许多“最美菜市场”成为城市地标和旅游目的地,例如荷兰鹿特丹的市场大厅和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卡特琳娜菜市场,类似的菜市场也逐渐出现在国内一些大城市中。然而,在这些美丽的菜市场之外,还有面大量广的“普通菜市场”,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务(图1)。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,这些菜市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。为此,我们选取东亚的中国香港、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三个地区进行案例研究,这三个地区的居民有与内地有类似的购菜习惯,围绕菜市场转型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较长的历史并日趋成熟,其规划、设计和管理经验值得借鉴。

图1  北京太阳宫早市昔日的红火(上)和拆迁时的场景(下)
来源:笔者拍摄
1  香港“街市”
菜市场在香港称为“街市”(street market),香港居民在传统街市购买食物的比例高达74%。最初引入街市制度是为了整治公共卫生环境,建设时主要考虑安置小贩集中管理,所以档位规模由周围需要迁置的小贩数量决定。之后为了更好地服务周边居民,提出新建街市档位应参考家庭户数或总人数按比例设置。
因为用地紧张,香港街市的建筑形态多采用街市大厦的形式,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,以提高便利性、服务效率及土地使用价值。街市可以跟熟食中心、市政办公、社区康乐、公共图书馆、幼儿园和停车场等功能结合,这种安排尤其受老年人欢迎,购菜、办事、锻炼和会友都十分方便。
2  台湾传统零售市场
2010年,台湾共有615家公有零售市场。台湾从1950年代起即在制度上将市场列入城市规划“公共设施”的范畴,并在都市计划中划定市场用地。早期经济发展水平低,私人兴建成本过高,把市场划入“公共设施”有利于政府依法编列预算兴建市场。
台湾零售市场改建主要采用3~4层的现代综合楼形式。为了照顾年长的家庭妇女,市场多安排在一二层;三四层则设置市场办公室,并结合社区活动设置老人文康中心等,成为社区的交往中心。
台湾城市管理体制以自治体制为主,零售市场也不例外。为了调动商贩自治自管的积极性,“零售市场管理条例”规定新建公有市场必须成立自治组织,每个商贩都是成员。

图2  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台北南门市场
来源:姜行健拍摄

3  新加坡小贩中心 

新加坡小贩中心设立初衷是安置街头零散商摊。兴起之初,市中心区的小贩中心选点在居住区周围,目的是接近原来零散商贩售卖的地方,方便新老顾客。后来新镇建设时,新兴的小贩中心成为邻里中心的重要功能之一,按500m服务半径基本覆盖新镇。小贩中心与组屋区同时建设,商户和居民同时迁入,既满足居民需求,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,成为新镇居民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间。

新加坡新镇建设时期的小贩中心以独立建筑为主,而到后期小贩中心的建筑形式出现两种新的趋势:一种是与其他功能混合节约用地,如布置在多层停车场底层;另一种是在邻里组团中衍生出小型私营小贩中心。
总结
通过梳理三地菜市场发展历程可发现,菜市场与公共卫生、居民生活密切相关,属于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。三地将菜市场作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主要是基于以下共识:(1)整治街道公共卫生环境,把零散商摊纳入正规管理体系;(2)服务附近居民,满足购菜、用餐需求;(3)为社区提供就业机会,尤其是小贩群体。

借鉴三地经验,在规划布局方面,首先应在城市规划中明确菜市场用地性质;其次,菜市场的设置标准应根据居民需求确定,并综合考虑商贩的安置问题。在建筑设计方面,菜市场可与社区中心等多种功能立体组合,提高土地利用效率;还应通过加强管理和提升服务,营造富有活力的市场文化。在管理机制方面,建议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管理菜市场,同时还应注重培育市场的自治力量。

注:本文来源于国际城市规划,作者吴洁琳,陈宇琳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作学习分享,不做商业用途,侵删,谢谢!

在线
咨询
联系
我们

致电品牌顾问

扫码
关注
二维码
在线
留言
立即提交您的需求
我们将安排设计总监与您联系

姓名:*

电话:*

店铺类型:*

立即提交
返回
顶部